2008年12月30日星期二

從人類學而聯想到金融海嘯

心血來潮, 有興趣找些關於人類學的資料看看. 想起來, 已經是十數年前, 在大學主修生物學的時候, 曾經在修讀一科 "生態學與進化論" (Ecology and Evolution) 的其中一課內, 教授曾經約略地涉及過這課題; 而記得當時筆者也曾到大學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看.

現在互聯網上, 很輕易地已經可以找到相關的網頁, 如下列這個:
http://anthro.palomar.edu/tutorials/biological.htm

為什麼忽然想看? 而和現時的金融海嘯又有甚麼關係呢? 其實是因為筆者記得, 在"史前人類"發展的後期, 曾經出現兩種不同"古人類", 一種名為Neandertal (尼安德特人), 體型較大及強健, 大腦相對於身體的體積也較另一種archaic Homo sapiens (早期智人)為大. 而根據在這兩種史前人類之前的更早期史前人類的頭蓋骨比較, 已經差不多確定了大腦相對體積是反映了進化的方向 (原因及其他資料可參考以上的網頁). 但是, 最後的結果是: Neandertal絕種了, 而archaic Homo sapiens則繼續進化為modern Homo sapiens, 即是如今的人類.

而根據已知的數據及研究, 生物學家的解釋包括: archaic Homo sapiens比較Neandertal更能夠適應不同的氣侯, 更懂得利用工具謀生, 甚至更懂得分工(即是division of labour), 讓婦女們專於採集果實及植物為食糧, 而比較危險的活動如獵殺野獸等, 則由男人負責. 婦女因此有較大的機會繁殖下一代. 相對之下, Neandertal則因為各種環境因素及較弱的競爭優勢而日漸沒落.

時至今日, 其實由97金融風暴, 03年沙士瘟疫, 到今年的金融海嘯, 都是不同型式的環境因素; 物競天擇, 適者生存. 不同的可能只是: 我們會否被淘汰, 可能並不是由我們的遺傳基因決定, 而是由我們的腦袋決定. 同時因為現代人較多聚居於相對於野外更為擠迫的城市環境, 令傳染病更容易傳播, natural selection pressure (天擇壓力) 亦包括了人類的免疫系統 (immune system), 而對疾病的扺抗力也變得更為重要.

2008年12月25日星期四

聖誕快樂 2008



筆者昨晚與太太湊熱鬧, 到中環及尖沙咀逛街看燈飾. 感覺上, 中環皇后像廣場一帶(冬日嘉年華?)的節日佈置減少了. 人流亦比往年少.

尖沙咀比較好些, 碼頭及海濱一帶都很熱鬧. 氣氛也好一些. 似乎感受不到經濟衰退的痕跡.

希望大家都有一個快樂的聖誕節. 並繼續努力, 再創明天!

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

全球化的好與壞


剛閱畢另一本關於全球化的書籍, 書名是"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" (英文原名: The Travels of a T-Shirt in the Global Economy). 是由網友Fred Lam 林輝推薦, 對於這題材有興趣的話, 不妨一看.


筆者對於書中描述在中國大陸的工廠, 把從美國入口的棉線, 經過紡紗, 編織等數個程序而最終製成T shirt的一部份最感興趣. 而這個被形容為"向下沉淪"的過程中(意思是商家會不斷尋找最低成本的地方作為生產基地, 由昔日的日本, 亞洲四小龍 - 香港, 台灣, 南韓及新加坡, 再轉移到中國大陸. 而近年也開始再轉往越南, 印尼, 柬埔寨, 東歐等), 這些國家及其相關的勞工,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也會有所得益. 除了金錢, 那些離鄉別井, 到城市的工廠內打工的女工們, 還可以得到自由. 而那些反對全球化的人士, 亦間接地改善了這些工人的待遇.


而歐美各已發展國家在提倡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同時, 其背後所涉及的政治及經濟因素, 更是錯綜複雜.

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

全球化(globalisation)的大形勢


轉眼間一個月又過去了, 恆指由萬一點左右升回萬三點, 但是筆者認為熊市仍然未完結, 尚未知道世界各地的政府還要投入多少金錢入去這次的金融黑洞, 經濟前景仍不樂觀.

近幾天再次閱讀Thomas Friedman的"The World is Flat", 令筆者深思全球化(globalisation)到底會為這個世界帶來哪程度的影響呢? 中國得益在成為"世界工廠", 輸出產品(product/goods); 印度則得益在輸出專業技術/服務(service), 包括資訊科技(information technology), 客戶服務(customer service /call centre), 甚至會計/稅務計算服務(tax return)等. 筆者相信二十年前, 沒有多少人可以想像到這情況出現.

身處香港的人, 又可以怎樣去適應全球化這個大形勢呢?



2008年10月28日星期二

金融海嘯下, Marketing的危與機

恆指又跌多千六點......

經濟環境差, 公司希望削減開支的時侯, marketing很多時便成了被 '開刀' 的對象. 主要原因是很多老闆及生意人都將marketing視為花錢的項目, 所以當公司生意好的時候不介意做多一點, 但是生意差的時候就要叫停.

其實剛好相反, marketing 應該被視為一項投資(investment), 策劃怎樣善用市場推廣來幫助公司達到預定的目的.

而正是當生意差的時間, marketing更能發揮作用, 去想辦法幫助公司, 可以是爭取更多的生意(銷售額/利潤), 增加市場佔有率(本地/海外), 也可以是增加公司知名度/聲譽.

減價促銷其實就是 marketing tactic 的一種, 但是怎樣做才會更有效呢? 各大超市都會用 bulk purchase 來吸引顧客買多些(例如買三送一, 即是一共買四件!). 假如透過市場調查去了解市場及顧客的需求, 商戶可以設計更合適及有吸引力的推廣. 這些都是marketing的範疇.

各位從事 marketing 的人士, 努力呀!

2008年10月25日星期六

金融海嘯下, IT 的危與機


今天的財經要聞相信是 "匯豐大跌12%, 收市報HK$88, 市值少千二億". 這一次經濟下滑比較以往來得更快 (因全球化及金融體系因為科技發展而高效率的關係). 這課題在 Thomas Friedman (The World is Flat / 世界是平的 的作者) 的上一本箸作 "The Lexus and the Oliver Tree / 了解全球化 : 凌志汽車與橄欖樹" 一書中, 有很詳細的論述), 筆者推薦大家看看.

經濟差, 公司投放於IT的資源很可能會被削減. 但是筆者相信IT其實也可以給公司帶來商機. 例如: 製造泳衣的生產商, 在這個夏季過後的十月, 怎麼辦? 可否嘗試把產品放上eBay (或是位於南半球的澳洲Yahoo)賣? 不要忘記, 東南亞部份國家全年都是熱天的. 可否在互聯網上找當地的分銷商呢 (例如該國的討論區, 貿易網站)? 甚至用MSN 或 Skype與對方洽談及往後的聯絡.

互聯網打破地域界限, 也提供了一個低成本的營商平台. 只要利潤比較投入的成本高 (例如賣一件泳衣可賺HK$100), 就有商機.


2008年10月24日星期五

3個字母的由來

I / M / B 三個字母, 其實是代表著筆者感興趣並曾經進修的三個科目, 分別是:

I - Information Technology, IT (資訊科技)

M - Marketing (市場學)

B - Biological Sciences (生物科學)

多年來, 在這些領域上所學到的知識 (包括在課堂上及工作上), 對於筆者的生活, 工作, 甚至價值觀, 都有著深遠的影響.